六、粘膜切除缝合术
适用于肛管脱垂和直肠下部脱垂。
操作方法:在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由齿线上方到脱出部分上部以钳夹起粘膜,在脱垂下部穿一缝线,切除粘膜,连续缝合,一般可切除2~3处,直肠内放凡士林纱条,术后换药。
七、注射疗法
注射疗法主要是将药物注射于直肠粘膜下层,造成瘢痕,使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或注射到直肠周围,便宜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不再下脱。此法对病儿效果良好,也可作为成人直肠脱垂的首选疗法。
以往采用的药物和注射方法甚多,近年来采用中药液注射治疗脱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明矾脱肛液或消痔灵注射液最常用。明矾脱肛液是一种以明矾为主的药液。中药明矾具有收敛固涩、止血、解毒、消炎等作用。其水溶液对局部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使蛋白质、胶体变性凝固,形成较强的瘢痕组织,以起到粘连固定直肠的作用。
① 直肠粘膜下注射法:适用于儿童Ⅰ、Ⅱ度直肠脱垂和无明显肛门松弛者,但对直肠急性炎症、腹泻、排便次数多者,不宜使用。
操作方法:在肛门镜下,用装满药液的5ml注射器和5号细针头在齿线上1cm开始,刺入粘膜下层,呈多点状或多柱状注射,使药液均匀地分散在粘膜下层,通过无菌性炎症产生纤维粘连。直到乙、直肠交界处的附着点固定。注射完毕,再次消毒,外盖无菌纱布。一次总量,8%明矾注射液10ml~20ml,消痔灵1:1浓度(消痔灵原液1份加入1%普鲁卡因1份)30ml~40ml。
② 直肠周围注射法:适用于成人Ⅱ、Ⅲ度直肠脱垂,但对肠炎、痢疾、腹泻和肛门直肠急性炎症患者不宜使用。
操作方法:病人局部消毒,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在腰俞穴麻醉下,用较细的5号注射长针头和20ml注射器吸取药液,并嘱病人作排便动作,使直肠尽量脱出肛外,以0.1%新洁尔灭液消毒直肠粘膜后,用组织钳2~3把,固定脱出的粘膜的最高点,由此处向上作粘膜下层点状或柱状注射。待全部脱出的直肠注射完毕后,再行消毒,将直肠还入肛内。这时再作肛门周围常规消毒,换6号针头(长8cm),分别于左右截时位3点、9点。距肛缘1.5cm处进针。先在左侧刺入皮肤和外括约肌,进入坐骨直肠窝,深4cm~5cm,如针头略有阻力,说明已达肛提肌,通过肛提肌时,针头有落空感,即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左手食指伸入直肠内,触摸针头部位,确定在直肠壁外和直肠旁间隙内时(男女进针深度不同,男性不超过7.5cm,女性不超过5.5cm),然后退针缓慢注药,呈扇形注射10ml~16ml。再换针头,以同样方法注射对侧。最后,注射后侧并使针略呈弧形,在肛门与尾骨之间刺入,沿骶骨曲进针。食指伸入直肠内引导针头进入直肠后间隙。注射药液5ml~10ml。
以上三点一次注射总量不超过60ml。
八、纵切横缝术
将直肠粘膜纵行切开,切除多余粘膜,再横行缝合使直肠缩短肠腔增大,避免手术后狭窄,适用于Ⅰ度和Ⅱ度脱垂。脱垂部分牵出肛门,在其前面开一长5cm~6cm的纵切口,起于齿线上方2.5cm,切开粘膜,以钝剪将粘膜由肌层分离。结扎止血后,将切口向两侧牵开,使纵切口为横切口,切除横切口两端的多余粘膜,再将粘膜下层和肌层缝合,以免粘膜收缩,然后缝合切口。脱垂的后面用同一方法处理,最后将脱垂部分推入直肠,直肠内放凡士林纱条。手术后直肠内注入生肌油。应斜卧排便。
(实习编辑:李素素)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