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和部份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于肛外的一种慢性疾病。以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下腹坠痛,便之不净;重者可发生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脱垂程度可分为三度。直肠脱垂为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各种年龄层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及身高瘦弱者。
直肠脱垂的发病原理是什么?
有的人在排便或下蹲时,由肛门内翻出来一段肠子 ,在站立或便后有时还需用手托回去,这种病理现象俗称为"脱肛"。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的粘膜层或直肠全层组织松弛或是肛门直肠周围组织松弛失去扶持直肠作用,甚至乙状结肠下段的肠管因结肠系膜太长,随着粘膜外翻脱出到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小儿多为直肠粘膜脱垂;20~40岁的男性、50岁以上的女性多为直肠全层脱垂。根据我国统计,脱肛占肛门直肠疾病的0.18%,居肛门直肠疾病的第六位,而且男性多于女性。也有的国外资料认为脱肛者女性多于男性。直肠脱垂的发病机理是由于直肠与周围的支持组织松弛、分离,失去支持固定而滑脱下移,使直肠上提肌群、筋膜韧带松弛下陷及肛门内收肌群收缩无力,失约而脱出。
关于直肠脱垂的发病原理学说众多。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滑动性疝学说,认为直肠脱垂的发病初期,指诊可以摸到疝,直肠脱垂是疝的发生过程,开始是直肠膀胱或子宫凹陷沿直肠向下通过盆底成为滑动性疝,当腹内压力增大时直肠前壁沿这个凹陷向下滑动,以至脱出到肛门外。另一种学说是肠套叠学说,认为由于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发生肠套叠而引起,这种套叠与一般肠套叠不同,套叠起点无固定部位,因反复下脱,逐渐向下移位,如乙状结肠末段下脱,然后直肠末段外翻。临床上常见的直肠脱垂套叠的形式较多。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以上两种学说基本上是一回事。因为直肠前壁陷入直肠壶腹处也可以看作是部分肠套叠,只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异。
直肠脱垂该怎么预防?
1、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化,切勿长时间地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2、积极除去各种诱发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泻、长期咳嗽、肠炎等疾病,婴幼儿尤要注意。
3、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者应及时治疗。
4、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5、经常做肛门体操,促进提肛肌群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治疗直肠脱垂的常用食疗方:
(1)、 配方:黄芪30克,猪大肠头1只。制法:将新鲜猪大肠头洗净,反复清洗并除味后备用。然后将黄芪洗净用纱布包好,与备用的猪大肠头一起放入冷水中煮,使大肠头煮烂,弃药渣,加盐、酒等佐料后食用。适用于小儿直肠脱垂患者。
(2) 、配方:黄鳝1条、瘦猪肉60克、黄芪30克。制法:黄鳝去内脏洗净与瘦猪肉、黄芪煮熟,加盐、糖、黄酒适量,去黄芪后食用。适用于成人直肠脱垂者。
(3) 、治疗直肠脱垂的常用食疗方包括配方:大米、小米各60克。制法:大米、小米洗净加水煮至半熟,再加入豆浆1斤,搅匀煮熟,可食用。功用:健脾胃、补虚损。适用于老幼直肠脱垂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一.肛周良性疾病:痔疮、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直肠脱垂、肛门瘙痒症、肛隐窝炎、肛门乳头状瘤、肛门湿疹等。二.大肠炎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等。三.功能性顽固性便秘、慢传输便秘、出口梗阻便秘、IBS便秘型、混合便秘等。四.肛门直肠性病:肛门直肠尖锐湿疣、性病性肉芽肿等。五.大肠肿瘤疾病: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六.其他结直肠疾病:肠易激综合征、肛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门直肠外伤、肛门直肠术后大出血、先天肛门直肠畸形、结肠黑变病、异物嵌塞、粪嵌塞、阑尾炎、肠梗阻等。
擅长领域:擅长手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次/全结肠切除术、复杂性肛周手术、顽固性便秘的诊疗及其他各种肛肠外科疑难杂症
擅长领域:采用针灸牵引推拿等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颈、腰椎病、风湿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肌肉疼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