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国科学家发现结直肠肿瘤恶变新机制

2014-06-05 00:24:37新华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DNA甲基化正是控制腺瘤究竟会不会恶变的关键机制,发生高甲基化的腺瘤组织容易演变成低甲基化的恶性肿瘤,而低甲基化的腺瘤则基本保持正常结肠粘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恶变成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发布消息称,该院研究人员发现了结直肠肿瘤的恶变新机制,此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该领域国际权威杂志《胃肠病学》上。

  这个成果是由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骆衍新副研究员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弗雷德·哈钦森肿瘤中心威廉·格雷迪教授牵头,联合中山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西储大学和德国国家癌症中心等多家单位关于DNA甲基化控制结直肠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山六院是第一完成单位,也是第一通讯单位。

  目前学术界认为,散发性结直肠癌主要由腺瘤发展而来。从正常结肠粘膜到腺瘤(息肉)再发展成为腺癌这是目前结直肠癌的主要发展序列,一般需要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息肉作为良性病变在肠镜下即可切除,这可以有效地阻断恶性肿瘤的发生。

  骆衍新说:“发现息肉也不用盲目惊慌,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恶变成癌。研究结果显示,约10%左右的腺瘤患者将最终演变成恶性肿瘤。”

  广州市疾控中心日前发布数据称,广州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达34/10万,十年间发病率上升了50%,排位超过肝癌排在恶性肿瘤第二位,成为广州市居民癌症第二号杀手。相当于,每天广州市有7.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结直肠癌。

  据骆衍新介绍,他所在的团队检测了正常结肠粘膜、腺瘤、腺癌三种组织状态下的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及关键基因突变。

  结果发现,DNA甲基化正是控制腺瘤究竟会不会恶变的关键机制,发生高甲基化的腺瘤组织容易演变成低甲基化的恶性肿瘤,而低甲基化的腺瘤则基本保持正常结肠粘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同时,研究团队指出,DNA甲基化引起的“表观遗传学不稳定性”远远发生在恶性肿瘤出现之前,而这种“不稳定”状态有可能正是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激活的主要机制。

  骆衍新介绍说,这个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了腺瘤中DNA甲基化状态是控制肿瘤恶性化分化的关键机制,这为肿瘤恶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研究中发现的关键基因位点,有望成为预测肿瘤是否会癌变的生物标记物,从而用以指导临床路径及随访策略的制定。

  研究还发现,这些发生在良性肿瘤中的异常DNA甲基化基因,通常在恶性肿瘤中也参与肿瘤的进展。也就是说,这可能是自始至终调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核心基因之一。

  骆衍新所在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尝试利用本研究发现的关键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物,结合该院在结直肠外科收治患者较多、收治病例丰富等资源优势,以此来预测肠镜检查并未发现肿瘤的患者在未来几年内出现结直肠肿瘤的几率,这有望将“治已病”真正发展至“治未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癌症的真相与误区第32期:直肠指检能放弃

直肠指检能放弃吗?随着人们对于医疗健康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健康体检也越来越普及,很多单位都会组织员工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然而,调查显示,不少人在体检时会放弃一些项目。其中,放弃直肠指检的人大约占40%。在这次的癌症真相与误区中,我们请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刘宜敏教授为大家详解直肠指检的意义和作用。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