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很多人一看到肠镜报告中出现的“息肉”二字就特别恐慌,但其实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
肠镜的入口是肛门,由外到里依次经过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最后观察回盲瓣及阑尾开口,甚至进入回肠末端。肠镜报告中最常出现的病变是大肠息肉。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常见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等。各种息肉的诊断需以病理结果为准,也就是活检。
增生性息肉。较常见,原因不明。多数40岁后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一般较小,常为多个,病理结构为黏膜肥厚增生。无癌变倾向,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并发大肠癌的可能性远超一般人群,病程越长,患癌几率越高。治疗主要是控制原发病变,必要时做肠段切除。
腺瘤。包括管状腺瘤、锯齿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等。虽属于肠道良性肿瘤,但有癌变风险。绒毛管状腺瘤、腺瘤体积较大及合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者癌变风险更高,需尽快内镜下切除。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多见于便秘人群。常见原因是长期服用泻药尤其是中药。本病良性、可逆,停用泻药可减轻色素沉着,甚至消失。
发现大肠息肉并不可怕,及时切除、定期复查有助于预防大肠癌。拿到肠镜报告后,一定要找医生帮您解释,指导下一步治疗、复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