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易激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患者中有急性菌痢史者较多,说明肠道感染可能是发病的基础。本征虽不属于感染性疾病,但在早期肠道感染之后,改变了结肠的反应性,于是诱发因素便容易使结肠功能紊乱而发生本征。
首先,精神因素是重要的诱因之一,患者症情的加剧与情绪紧张密切相关,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结肠运动与分泌失调。同时,饮食因素也是重要的诱因之一,其中过食生冷、油腻及常规饮食习惯、饮食种类被打乱,出现“食物不耐受”是主要的问题。其次,肠道菌群失调及某些疾病如甲亢、糖尿病、肝胆疾病、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月经失调以及常服泻药、灌肠等,也常可诱发本征。此外,本征可能与遗传有关,一些患者有家族史,或同一家庭中,可有多人患病。
根据临床表现,肠道易激综合征可分以下类型:
(1)痉挛型:以下腹尤其是左下腹痛为主。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便前加剧,冷食后加重,多在清晨4-5点出现。
(2)腹泻型:以腹泻为主。常为粘液性腹泻或水样腹泻,可每日数次,甚至几十次,并常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3)便秘型:以便秘为主。多见于女性,排便费力,便前紧迫感,每周大便少于1次或每日粪便少于40g,有些患者10余日才大便1次,粪便干而硬。
(4)混合型: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可伴有腹痛、腹胀,以下午或晚上为重,肛门排气或排便后减轻。
其诊断的标准基本大同小异,综合起来包括:
(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粘液排出。伴有精神症状如情绪不安、抑郁、易激动等。腹痛以脐周及左下腹明显,便后减轻。腹胀严重者可见腹部膨隆。
(2)全身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既往无泻药滥用或长期使用史。
(3)实验室检查:多次粪常规检查正常或见大量粘液,粪细菌培养(至少3次)阴性,潜血试验阴性。血、尿常规、血沉、消化脏器功能、消化酶、电解质等均正常。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仅见结肠激惹征象(在检查前宜用温生理盐水洗肠以免引起结肠痉挛)。
(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有运动亢进和过度粘液分泌,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结肠运动功能检查:无痛性腹泻者直肠、乙状结肠压、降低,便秘者则增加;并可有肛门松弛;不论便秘或腹泻者,均可导致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运动指数增高。
(实习编辑:萧锡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医疗系。2004年暨南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生班毕业。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主要从事肛肠外科专业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先后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天津滨江医院、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进修学习及日本国高野大肠肛门病院、东京中央社会保险医院研修学习。临床工作近30年来,对结、直肠肿瘤、炎性肠病,尤其是痔疮、肛瘘、肛裂、直肠脱垂、出口梗阻性便秘等肛门良性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微创手术及内窥镜下的诊断与手术方面有深入的研究。2001年在深圳地区首先引进并开展了PPH手术,率先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痔套扎术”;“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及“超声刀痔切除术” 等一系列微创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及社会效果。学术科研方面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撰写并发表专著一部。被中华医学会肛肠学组邀请参加美国《结肠与直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第四、第五版的翻译工作。主持及参与《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研究》等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擅长领域:大肠肛门疾病的综合诊治;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肛裂、尖锐湿疣、溃疡性结直肠炎、肛门湿疹等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