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六问”腹泻安全用药

2009-08-11 05:21: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腹泻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食物毒素、肠过敏、全身性疾病或化学性毒物等原因,造成的胃肠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紊乱的结果。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亿人次受到急性腹泻的侵袭。

  腹泻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食物毒素、肠过敏、全身性疾病或化学性毒物等原因,造成的胃肠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紊乱的结果。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亿人次受到急性腹泻的侵袭。

  腹泻的用药原则有哪些?

  腹泻,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借此可排泄掉一部分毒素,对人体有益,如果盲目止泻,对病情反而不利。原则上讲,止泻药只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而感染性腹泻一般不用,尤其是在急性期、炎症及中毒症状较明显(如高烧)、脓血便较多时,应视为止泻剂的绝对禁忌。

  急性发作期呕吐、腹泻、脱水情况较严重,应立即静脉补液或口服糖盐粉,并注意酸碱平衡。到了恢复期,病情明显好转,大便不带脓血仅是水分较多时,可短时服用止泻剂。注意,止泻药中的地芬诺酯(苯乙哌啶)用于治疗腹泻时用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一般每天2.5~5毫克,一日2~4 次,腹泻控制时,应即减量并停药。

  要注意病因不同,用药有别。由肠蠕动加快所致的腹泻,比如甲亢糖尿病和胃肠功能紊乱等,应首选肠蠕动抑制剂,以延长肠内容物滞留时间,利于水分吸收而止泻。由肠黏膜分泌增加引起的腹泻,比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可以选择收敛剂和吸附剂,通过抑制肠黏膜分泌及吸附有害毒素起到止泻作用。肠黏膜炎症和溃疡导致渗出增加引起的腹泻,可以选择黏膜保护剂,以保护黏膜,清除细菌、病毒和毒素。因肠道内菌群失调引起的婴幼儿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应该首选微生态制剂。有些腹泻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则宜酌情联合用药。

  止泻药分几类?

  止泻药为治疗腹泻的对症治疗药。主要通过减少肠蠕动或保护肠道免受刺激而达到止泻效果。止泻药适用于剧烈腹泻或长期慢性腹泻,以防止机体过度脱水、水盐代谢失调、消化或营养障碍。按其药理作用可分为四类:

  改变肠道运动功能药此类药能提高胃肠张力,抑制肠蠕动,制止推进性收缩,代表药物有吗啡、复方樟脑酊、地芬诺酯、洛哌丁胺等。

  肠黏膜保护剂也称吸附剂。可通过表面的吸附作用而吸附肠道气体、细菌、病毒、外毒素,阻止其被吸收或损害肠黏膜。药物有药用炭、白陶土、思密达等。其中代表药物思密达,主要成分是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对病毒、细菌及其毒素等攻击因子有强大的吸附作用。

“六问”腹泻安全用药


  收敛保护剂可在肠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代表药物有鞣酸蛋白、碱式碳酸铋等。

  其他如考来烯胺在肠内能与胆酸络合,可有效控制腹泻。

  腹泻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吗?

  腹泻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如菌痢、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肠炎等。抗菌药物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氟哌酸、左氧氟沙星等, 对肠球菌、肠杆菌、志贺杆菌、螺旋杆菌、霍乱弧菌等有较好的作用。非感染性腹泻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 90%的腹泻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滥用抗菌药物,可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抗生素腹泻,从而使病情复杂化。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